<menu id="ywwuw"></menu>
<xmp id="ywwuw">
<xmp id="ywwuw"><nav id="ywwuw"></nav>
<tt id="ywwuw"><table id="ywwuw"></table></tt>
<xmp id="ywwuw"><nav id="ywwuw"></nav>
  • <nav id="ywwuw"><code id="ywwuw"></code></nav>
  •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發布日期:2021-09-05

    1、專業簡介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動力是維系現代工業運行的基本條件,節能環保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可靠保障。能源與動力工程致力于傳統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開發,以及如何更高效、清潔地把能源轉化為動力。

    本專業以工程熱物理相關理論為基礎,以能源高效潔凈轉換與利用、動力系統及裝備可靠運行與控制、低碳零碳燃料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與應用、節能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為學科方向,培養從事能源、動力、環保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運行控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

    2、專業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寬厚基礎理論,系統掌握能源高效潔凈轉化與利用、能源動力裝備與系統、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等方面專業知識,能從事能源、動力、環保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制造、運行控制、教學、管理等工作,富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創新創業精神、工程實踐能力和競爭意識的高素質專門人才。能夠在船舶、汽車兩大交通行業從事能源科學(如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制冷與低溫工程等)和動力工程(如熱力發動機、船舶動力系統等)的設計開發、制造檢驗、實驗研究、運行控制、維護管理等技術服務及營銷方面的工作。

    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工程材料基礎、電工電子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實驗、自動控制原理、能源動力測試技術、計算機程序設計、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燃燒學、熱與流體課程實驗;模塊課程(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技術、內燃機學、船舶動力裝置原理、船舶機械智能制造等)。

    特色課程:新能源及智能船舶動力系統、動力機械監測與控制、船舶電力系統及推進技術、船舶輔機、智能制造裝備及系統、智能診斷與維護。

    3、專業特色與優勢

    專業實力:能源與動力工程(船舶)專業是武漢理工大學最具優勢和特色的專業之一,始建于1946年,1981年獲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2年獲批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后流動站,2017年獲批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依托學校優勢和行業背景辦學,獲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水陸交通實驗實踐教學中心、國家級船舶運輸實驗實訓教學中心、國家級水陸交通虛擬實驗教學中心;擁有船舶動力工程技術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電控實驗室)、高性能艦船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資源。在2019年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評審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輪機綜合實驗室

    ??

    二沖程低速柴油機實驗實訓平臺

    培養特色:面向船舶、汽車兩大交通行業背景,結合“交通強國”戰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先進動力系統發展趨勢,水陸并舉,開展節能減排及新能源技術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以滿足國家大交通重大戰略需求。依托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4個國家級教學中心等科教資源,人才培養條件雄厚。近年來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的專業建設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以及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等。2018年以來,本科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等大賽中獲得了十余項國家級及省級競賽獎勵,專業聲譽進一步提升。

    ??

    近年來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賽事均獲較好成績

    4、學生畢業發展情況

    就業情況:

    2021屆畢業生共123人,就業率為96.75%。

    單位性質:國有企業就業比例最高,占比71.43%,其次為民營及股份制企業,占比21.43%。

    地域流向:就業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等,其中廣東省就業人數最多,占比23.21%。

    行業分布: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船舶重工、交通運輸、汽車發動機以及能源電力類等行業。近年來畢業生面向制造業、交通、電力等行業的就業比例高于80%,面向世界500強就業比例達30%。

    知名企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等。

    升學與出國(境)情況:

    2021屆畢業生升學與出國(境)共56人,其中國內升學54人,出國(境)2人,分別占比43.9%、1.62%。免試推薦研究生比例為10.57%。

    國內升學去向:2021屆畢業生升學主要進入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以及武漢理工大學等“雙一流計劃”建設高校深造,共計41人,占升學總人數的92.86%。

    出國(境)去向:近三屆畢業生選擇國家(地區)主要為英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際化交流和境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及美國紐約大學等。

    優秀學生:

    王志康,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能動1804班學生,中共黨員。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王志康擔任能動1804班學習委員一職,在職期間,營造了班級優良學風。2019年9月至今,王志康擔任能動1804班班長一職,在職期間,帶領班級獲得多次“標兵班集體”、“優秀班集體”、“能動之星”等榮譽稱號,理工易班十佳網絡人氣班集體提名獎。班級四級通過率87.5%,六級通過率50%。曾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校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在大三學年獲得“勤奮好學先進個人”、“校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現已保送至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陳靜怡,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能動1804班學生,中共黨員。現任2018級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黨建負責人、能動1804團支書。大學期間平均學分績點排名專業前4%。在校期間,曾獲得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國賽一等獎,并獲得一項發明專利。曾獲評“校三好學生”“校最美團支書”“校優秀團干”“校社會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得“校一等獎學金”“康明斯獎學金”“武漢聯通獎學金”等獎勵,現已保送至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優秀校友:

    金東寒,中國工程院院士,動力機械工程專家,曾長期任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并擔任所長兼總工程師,2015年7月任上海大學校長,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學校長。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創新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上海市科技功臣等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榮譽稱號。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附件下載:
    女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