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9-05
???1、專業簡介
船舶與海洋工程是為水上交通運輸、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防務等提供各類裝備和服務,對國民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工程領域。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是實現國家海洋強國和國防強國的重要支撐。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是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發、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論證、設計、研發、制造、檢驗、營運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
2、專業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備“適應性強、實干精神強、創新意識強”的高級技術及管理人才為宗旨,培養具備堅實的數學、力學、計算機、外語、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技術服務以及必要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數據分析、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等知識,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以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為主的專業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交流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項目策劃與管理、生產運營與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專業人才。
核心課程:船體構造與制圖、船舶靜力學、船舶阻力、船舶推進、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船舶建造工藝學、船舶設計原理。
特色課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振動與噪聲、海洋平臺建造工藝、人機工程與船舶美學、海洋工程裝備技術、船舶智能設計制造原理與系統、智能船舶技術、海洋可再生能源。
3、專業特色與優勢
專業實力: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設立于1946年,歷經湖北省品牌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教育部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的建設發展,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第一批建設點,辦學力量和規模在國內名列前茅。本專業所在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是我國首批學位授權點,具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是全國三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之一。2021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本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國內第四,世界第七。
??
?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發展歷史圖
本專業依托于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國家國防特色學科、湖北省優勢學科等一流學科平臺,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第一批獲批的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湖北省品牌專業。擁有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性能艦船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1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支撐,擁有船舶運輸實驗實訓教學中心等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等10余個骨干造船企業簽約作為大學生實踐和實習基地,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十余所國外知名大學擁有緊密的人才培養合作,擁有一支以院士、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大會(ISSC)和國際船舶拖曳水池大會(ISSC)專家委員會委員、首席教授為引領,特色專業責任教授、精品課程名師、青年教學名師等為骨干的八十多人的高水平教師隊伍。開設了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性能與結構安全、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制造技術、船舶智能裝備與智能制造等特色教學內容,具有優越的辦學條件。75年來,本專業培養了1萬3千余名學生,覆蓋了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全領域,大批優秀畢業生已成為行業知名企業的中堅力量。
??
????????????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拖曳水池實驗室
培養特色:?
多元協同,全鏈育人:構建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專-新多元知識耦合、強烈的創新意識與綜合性思維并行、高尚人格與卓越能力共生”的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平行班、本碩連讀班、卓越工程師班分類培養模式。
科教融合,創新育人:將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系列高端造船裝備、江海直達綠色示范船、豪華郵輪研發等重要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能量,在教學和學生科技創新中作用突出,成績顯著。2018年以來,學生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4項,其中特等獎15項,一等獎35項。
4、學生畢業發展情況
就業情況: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88.7%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滿意度超過90%。2021屆畢業生共160人,就業率為88.75%。主要進入骨干造船企業、船舶設計院、海事局、船級社、其他行業。
地域流向:就業地域主要流向武漢市、廣東省、江蘇省、河南省、山東省等,其中武漢市就業人數最多,占比43.77%。
行業分布: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教育業,分別占比52.07%、21.3%。
知名企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等。
升學與出國(境)情況:2021屆畢業生升學與出國(境)共95人,其中國內升學94人,出國(境)1人,分別占比58.75%、0.625%,進入本校深造人數67人,免試推薦研究生比例為25.63%。
國內升學去向:主要進入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以及武漢理工大學等“雙一流計劃”建設高校深造。
出國(境)去向:留學國家(地區)為英國。國際化交流和境內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知名高等學府。
優秀學生:
程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1801班團支書,中共黨員,大學期間主修專業必修課程平均成績排名前5%,在校期間,獲2021屆挑戰杯省級特等獎并且作品已被推薦進國賽,并發表EI論文二篇,授權美國專利一項。曾獲評“校三好學生標兵”“校優秀共青團員”“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共青團干”等榮譽稱號,獲得“校一等獎學金”“校二等獎學金”“社會獎學金”等獎勵。已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方文婷,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1801班班長,中共黨員,必修課平均績點排名專業前8%。在校期間,擔任2020年國創項目負責人,獲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國家二等獎,獲校運會女子400米第三名(加入校田徑隊)。擔任船海zy1801班班長4年,帶領所在班級獲評校標兵班集體、理工易班網絡十佳班集體。組建“方圓種光者”志愿服務隊并擔任隊長3年,個人志愿服務時長600+,帶領團隊獲評“奉獻杯”十佳志愿服務團隊一等獎。個人獲評“理工好班長”“校優秀學生干部”“校優秀共青團員”“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現已保送至浙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杰出校友:
(1)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費志榮(83屆)、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吳強(82屆)、原中國船級社社長莫鑒輝(82屆)等為代表的大批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行業管理人才和地方政府管理人才。
(2)上海外高橋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95屆)、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85屆)等大型骨干造船企業負責人為代表的大批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中堅力量。
(3)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船舶設計大師周國平(81屆)、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船舶設計大師樓丹平(88屆)、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船舶設計大師蔡乾亞(92屆)為代表的大批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技術專家。
莫鑒輝(82屆) 費志榮(83屆) 樓丹平(88屆) 陳剛(95屆)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